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续前)

l  炮击金门的分歧

1958823日,由于中国大陆炮击金门和美国的卷入,引发了第二次台海危机。1958年夏季毛泽东召集的会议上决定炮击金门、牵动全国的战略部署、震慑美蒋顽固势力,7月下令叶飞率部至厦门备战。823日炮击开火,2小时内发射炮弹4.5万余发。这一行为令全世界各国都摸不着头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从中东第六舰队调出两艘航母支援台海地区的第七舰队,但美舰又不愿与中国解放军开展,使得台湾部队也对盟友不满。至106日开炮暂停。之后炮击也打打停停,直到19791月美国与中国大陆政府正式建交、并同日终止与台湾政府的共同防御条约,炮击才正式终止。

这一做法的奇异性在军事史上本身也是独一无二,在初期带来的国际局势震动更是极为巨大。而苏联作为中国的盟友伙伴国家,认为此前中方没有与苏方商议便擅自行动是不合适的。尤其赫鲁晓夫在19587月底至8月初刚刚访华,这使得苏联更为被动与尴尬。

首先的问题是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的目的何在?这是直到多年后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犹感纳闷的问题。从各方面资料综合来看,毛泽东的决策在7月到8月底一再变化,推测来看恐怕唯一目的应是希望仅仅通过炮轰的方式来封锁金门,造成一种气势和压力,迫使蒋介石主动放弃金门,从而实现收复全部沿海岛屿的既定军事,战略和安全战略。但由于这一目的的实现有赖于蒋军缺少斗志和美军无意干涉,可毛对于这两点又无把握,所以一再考虑,最终决定启动炮击。而当时公开的说法大都是事后根据形势的解释,因为真正的目的必然是政治局内部小范围的机密、不便说明,福建前线的指挥将领都深感摸不到头脑,更何况苏联。

然而,这正是令赫鲁晓夫和苏联方面非常不可接受的。83日,赫鲁晓夫一行结束访问回国后,苏联媒体高调的评价和宣传了此次访问的成果,使得外界感到中苏关系十分密切。正因于此,不到一个月后的炮击才会被当时普遍解读为中苏有过协商的默契。包括毛自己都提到金门问题在会谈中“根本没有谈什么金门问题,如果说了一句话也算谈了,但是一句话也没有谈到。”824日之后苏方虽然莫名,但也在各种场合做出了“解放台湾及其他所有属于中国的沿海岛屿是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的表态。

炮击前的820日,毛在北戴河召开会议,一再问炮击会不会打死美国人。但由于蒋军的美方顾问是配备到营级的,所以叶飞等将领表示无法避免。经反复考虑,最终制订了由小而大、从海及路的方案。

但炮击开始后,美方调动航母的部署、以及表态美国接防台湾、蒋军可增援金马,美方从8月底至9月初,逐步升级的强硬表态令各方开始紧张,甚至担心引发核战争。苏联通过使馆要求与中方交换意见,毛仍持强势意见、表示不怕核讹诈、也不会拖苏联下水。最终,赫鲁晓夫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信,表达了对中共政府的支持,“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明智态度,不要采取招致不可挽回的后果的步骤”。在后来的苏共中央致中共中央信函中也是用了“苏联拥有不仅能制止战争,而且能够毁灭我们共同敌人的可怕的武器”、“我们可以说,对中国的攻击就是对苏联的攻击”。虽然,到97日,周恩来发表声明宣布愿意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整个危机开始转向解决,通过多方斡旋和不断各种军事摩擦,直到106日中方暂停炮击,这一次危机才算度过。

但在这一过程中,中苏双方的目标不同,中方意在试探美蒋的底线,苏方则希望以避免战争为首要目标。中苏关系在此开始了裂痕。

(未完,待续)

 

话题:



0

推荐

华蝶清鉴

华蝶清鉴

9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人,远祖籍贯安徽省,大学毕业于北京的五道口技术学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现任职于某企业负责运营管理,COO,Cuibar Of Office,翻译为办公室催巴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