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续前)

l  第三世界的城市化

1960年以来,第三世界国家也正在经历意义深远的城市化过程,直到本书写作的1970年代,然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为代表的城市化飞跃完全引起了更快的全球城市化。

1920-1960年,第三世界的大城市人口增长达9倍,而欧洲只有0.6倍,其他发达地区也仅有2.4倍。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两个:一是死亡率急剧下降到来的自然增长率提高,二是乡村地区涌入城市的移民潮,孟买、圣保罗、首尔、雅加达、伊斯坦布尔等城市的人口增长中有50%以上均来自移民。

迅速扩张的大城市和众多人口,在工业文明的秩序下社会分层加剧,第三世界的城市大量出现非法棚户区(squatter),在各个国家的名称不同,但都是指缺乏秩序、无组织的贫民窟。而这些失控的聚落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往往可以达到30%左右(1960-1970年间各国数据)。

城市的经济结构中,个体企业、杂货店式的家庭企业和公司制大企业构成。在快速增长的城市化中,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心城市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力量,扩散城市规模,在各过程中“首位城市”的概念十分有效的解释了这些国家寡头城市的现象。马克·杰斐逊(Mark Jefferson)在1938年提出了首位城市概念。第三世界国家在城市发展中,区域规划、城市规划都在发挥作用,还采用了税收激励政策来促进定位决策实施的有效性、加强大都市对于工商业的拉动作用。如巴西迁都到巴西利亚,哥伦比亚、智利、土耳其、马来西亚、泰国、尼日利亚、科特迪瓦等。

l  英国的城市规划

19世纪英国的城市人口增长快速,城市的法令和规划都已形成自己的传统,1848年《公共卫生法》、1890年《住房法》,公众参与意见的传统、关心城市设计的传统、对经济公寓的偏好。埃比尼泽·霍华德在1898年出版的《明日之城》发起了新城运动,1903年昂温(Raymond Unwin)规划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切沃斯。二次大战后,阿伯克龙比(P. Abercrombie)和福肖(J.H.Forshaw)作为顾问主持了大伦敦规划(1943年),但该规划的人口分布分层理念被证明是错误的。1946年《新城法》出台,1947年《城乡规划法》出台。唐纳德·福利(Donald L. Foley)提出了新的大伦敦规划,在理论上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目标区分,其中:国家规划以保持充分就业为目标,区域规划以伦敦区有序高效的空间组织为目标,新镇规划以最大可能的生活条件为目标。

彼得·霍尔(Hall)认为伦敦新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决了47万人的住房问题,吸引了400个工厂和25万多人就业,还吸引了大型的市场和商业中心。新城去中心化,重新排布人口中心,在多个方面证明阿伯克龙比的规划是错误的、其人口预测就是不正确的。

伦敦在战后的规划发展,体现了城市规划应以人口预测为被动因素、以产业引导为主动因素,这样的城市规划才为居住的人们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l  规划的不同形式

城市化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不仅仅是人口的集聚,还是包括了社会-政治形态的序列、加入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要素。而城市规划作为一个政治-经济-社会过程也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不是一个技术专业性多么突出的学科,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专题。本书将城市规划分为了四个类型:

(1) 问题解决型。适应目前关注的规划,旨在对过去的问题进行回应。

(2) 分配趋势调整型。面向未来的规划,温和而平衡的更改未来前景。

(3) 开发机会寻找型。关于未来的规划,利用预期优势分配资源。

(4) 常规目标导向型。创造理想的未来,确定未来作为将要实现的目标,通过规划以实现。

 

l  美国的房地产

美国的城市是一连串的突然爆发的建设而完成城市化过程的,每一次爆发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1910-19141921-19291950年代这几个建设高峰。直到二战,全国一半的人口拥有自己的住宅,不到一半的住宅是以独户住宅单元形式出现的。1948-1960年,住房自有率快速上升超过65%,这种变化是紧随业主占有住房税款补贴而来的。

1963-1967年,家庭数量增加了1700万个,却建造了2700多万个新住宅单元,导致了住宅的更替,最不适合的住宅会被空置,直到无人维护而被遗弃或毁坏。

1970-1975年,美国住房自有者占有率从69%增长到75%,住房自有者增加与住宅价格膨胀同时发生,而住房自有者往往发生在单身或单亲家庭,这种增长也代表着一种投资而非消费决定。

 

20151231

北京市潘家园

 

话题:



0

推荐

华蝶清鉴

华蝶清鉴

9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人,远祖籍贯安徽省,大学毕业于北京的五道口技术学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现任职于某企业负责运营管理,COO,Cuibar Of Office,翻译为办公室催巴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