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书是沈志华教授的冷战国际关系研究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册,该系列著作为沈的文集。本册的研究主题是1944-1950年的中苏关系。

这一段时间,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各国与中共政权、国民政府的关系,是较为错综复杂的。一方面,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结束,国际格局进入相对稳定的划分阶段,各方势力都在角逐中国这一人口、国土的重镇。另一方面,国共内战全面展开,双方也在社会、政治、军事、意识形态、国际关系等方面展开全面竞争,一争高下。

这一时期中共与苏共之间的几个主要议题除了中苏同盟、要求苏共支持中共之外,局部问题包括新疆问题、外蒙问题、东北问题、中长铁路、旅大港、苏联专家顾问、军事援助、经济援助等,以及后来的台湾问题。

主要的大事件脉络包括:

1、  新疆问题。民国期间,中央国民政府的势力实际难以控制新疆,长期处于盛世才等军阀的割据之中,苏联意图在新疆获取利益,与国民政府谈判,同时又在暗中支持一些独立势力举行了伊宁暴动。有外蒙古1924年以来实质独立(只是未获得中国政府的承认),图瓦共和国加入苏联,新疆的独立也摇摆不定,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的计划也开始出现。从1944年到1950年,随着中苏同盟的确立、苏联在东北的利益得以确认,最终苏联放弃了对新疆的更多政治要求,解放军进驻、西北平定。

2、  西柏坡会议。随着国共内战的胜负初现,1948年底,辽沈战役结束,中共方面开始占据战略优势。函电沟通长达一年半的中苏领导人会面终于实现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受斯大林委托秘密访问西柏坡,实现了苏共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中国领土。这次会谈中,毛泽东和米高扬就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外蒙、新疆、东北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次直接交流大大加强了中苏两党领导人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为促进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后毛泽东计划在新政府成立之后先派任弼时和王稼祥率团出访苏联,在7月或8月。后因任弼时患病,改派刘少奇、王稼祥、高岗带队,于1949621日启程、626日到达莫斯科,814日离开苏联,其间刘少奇与斯大林举行了四次正式会谈以及多次其他层面会谈,最终中苏战略合作框架初步形成,有关台湾问题、外蒙问题暂时搁置、双方以友好结盟为目标。

3、  中苏条约谈判。在刘少奇访苏的基础上,194971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宣布了中共中央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既定方针,经斯大林指示76日苏联《真理报》头版刊登了毛的这篇文章。而在此前的5月、6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仍在为美国与新中国政府的关系而奔走,随着中苏关系格局已定,新中国政府对于中美关系已不感兴趣,加之美国政府做出决定要司徒不得访问北京。于是这一中美接触的停顿便直到1971年才恢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希望访苏的毛泽东在1949118日提出访苏会谈,而主要的目的便是签订一个正式的新的中苏条约来结成同盟、并争取更有利的一些条件(相对于1945年的中苏条约)。最终,毛的出访成行,1216日抵达莫斯科,6个小时之后便与斯大林举行了正式会谈。毛提出了中长铁路、旅顺等问题,但斯大林未置可否、总体上不同意改变原有条约内容。1224日举行的第二次会谈中,斯大林只提到了亚洲其他各国兄弟党的问题,根本未提中苏条约,令毛大失所望。毛气氛的拒绝了后续的所有安排,未和任何苏联领导人见面,在别墅里待到11日,并向驻华大使罗申表示要取消后续行程,并透露缅甸、印度、甚至英国都愿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消息,并在12日以答塔斯社记者问的形式公开发布此行要首先解决中苏友好同盟的问题。这样一来,外界各国媒体传言斯大林软禁毛泽东,苏方迫于压力,12日晚莫洛托夫和米高扬上门找毛泽东沟通中苏条约的意见。毛讲了三个方案,签新条约、简单的公报、签一个声明;莫洛托夫马上表示同意第一方案,替代旧条约。之后毛泽东电告国内,要周恩来率领代表团来莫斯科研究新条约的签订。

 

(未完待定)

话题:



0

推荐

华蝶清鉴

华蝶清鉴

9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人,远祖籍贯安徽省,大学毕业于北京的五道口技术学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现任职于某企业负责运营管理,COO,Cuibar Of Office,翻译为办公室催巴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