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写在前面:老实说,虽然读了些日子,也参考其他一些材料,但我还是感觉自己明显的没有看懂这本书,读完之后觉得脑子里支离破碎的,所以,笔记只能用这种形式应付一下,可能还有理解的偏误。

 

又是一本开创性历史意义的小书,其中我们似乎很熟悉的结论和问题,在1965年的时候并不那么普及。

读过后记录下几点:

1、  大集团和小集团

集体、组织都是有着共同目的的人群构成,组织都需要为其成员的利益而努力,否则组织无法存在。

当组织的规模较大,其中成员的个体行为对集体行为的影响极小时,个体行为的预期会与集体利益相悖。例如,如果一个行业产生规模效应,那么需要每个企业共同扩大产量;但每个企业会看到随着产量的提高、价格会下降,于是会减小产量,结果一致的结果是总产量不升反降。所以,国家作为一个提供公共物品的组织,只能通过强制的税收方式才能保证自身的存在。这样的组织类型就是大集团。

小集团的组织规模小,所以,个体的偏好会直接影响到集体行为。个体应该考虑收益与成本的问题而不只是产量和价格,当个体的收益成本比较高时才会选择行动。当集体规模越小的时候,个体的偏好(收益)就会接近集体选择,某些个体的收益就越大,也就越容易供应公共物品,且同时就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好比一个宿舍4个人,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吃西瓜,可如果西瓜只能整个买来、一个人吃不完、宿舍又没有冰箱,那么其他3个人就会是非常有口福的了。这就是小集团。但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小集团的选择效率会降低,集体物品的供应也会离最优水平越来越远。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不是一个宿舍而是一个班40人,或者一个学校4000人呢?集体划分后,个体利益微乎其微,那么恐怕就没人买西瓜了。

2、  相容性和排他性

排他性是市场发挥作用的一个基本要素,一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无法由其他人同时获得。公共物品通常则是相容的、非排他的,例如公共道路,建成后谁都可以走,没有特定的要求。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竞争、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规则存在矛盾。市场条件下,排外的集体物品,由于得到的收益总额是固定的,市场集团的成员倾向于减小集团的规模,而提高个体分享的份额。非市场条件下,相容的集体物品,当集团规模扩大时,集体物品的供给会自动扩大,成员的个体利益不因集体规模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而这一差别其实在于集体物品的生产,如果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来保证每个个体都贡献,那么集体物品的数量不会明显减少。

3、  压力集团和潜在集团

潜在集团(latent groups),是大集团的一种描述。规模较大的组织,通常无法取得一致的利益取向,于是,由于个体理性,其行动无法达成有效的集体行动。而调动潜在集团,使得集体物品的供应或者集体行动的出现,可以采用社会激励。但是社会激励是选择性激励,其本质在于区别对待个人,选择出一个“小集团”

压力集团(pressure groups)是利益集团,是通过一定的组织聚合的有共同利益,并试图影响政策的组织。一个大型的压力集团,一般是由一个游说疏通团体组织起来的潜在集团,而这个游说疏通组织的行为过程其实也就构成了一种选择性激励,而这个效率较高的游说疏通团体本身也就是一个规模合适的小集团,否则其效率不足、也无法诱导组织一个大型组织。例如工会,总有一个小部分的积极分子来宣传联盟的作用和作为对外谈判的代表。

美国的农场主组织。第一个农场组织始于1867年,是叫做格兰奇的保护农业社,但是这个一度席卷全美的组织在十年左右就很快衰落下去。其后,1914年史密斯-利弗法案规定了联邦政府与各州分担费用,委派“驻县员”,将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的改良农业技术资料提供给农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农场局这一组织。1919年在州一级又组织了全国性的美国农场局联合会,这种半官方组织。其特点就是受到政府和私人的双重利益支持,才可以生存。1921年之后,由于政府职能的退出,农场局联合会商业化,加上舆论对其双重背景的压力,驻县员德作用降低,联合会会员数量也从45.6万不断下降到1933年的16.3万。罗斯福新政带来了不同,政府支援农业计划为了尽快实施,需要一个全国性的行政系统来服务农业扩张,于是驻县员们有了新的工作和政府资源的支持,会员数量也迅速上升,1940年达到44.4万,1947年127.5万,1953年超过150万。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柯克帕特里克式企业组织也是一个成功的农场组织,也出现于1920年代,到1933年会员数量已经是州农场局的3倍 。这一组织,一方面以商业目的组织农场主们成为会员,组织共同保险和合作制企业,提供汽车保险等等。而另一方面,组织通过参与政治,获得政府提供的技术和教育;组织也通过将一部分(5%的会费收入)建立教育基金会以形成一个单独的附属组织完成游说任务。

 

 

2012年12月30日

北京市潘家园

2013年1月2日

北京市东便门

 

话题:



0

推荐

华蝶清鉴

华蝶清鉴

9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人,远祖籍贯安徽省,大学毕业于北京的五道口技术学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现任职于某企业负责运营管理,COO,Cuibar Of Office,翻译为办公室催巴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