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所谓江南,人们有很多的联想,烟雨蒙蒙、绿草茵茵、溪流塘湖、鱼米之乡、才子佳人,等等,总是透着一种温婉之气和富足之地。

江南之地,长江下游之南的大意吧,或者就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附近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都有部分。有幸经过了这一区域的怀宁、无锡、长兴、南京、杭州、上海等地,虽则除了南京和上海是旅行、其他不过经过一点而已,但也约略的有些感受。上海是特殊的地方,本文主要以南京为例吧。

先说些细碎的表面感觉:

l  数字南京。在南京遇到很多用数字命名的地方,蕴含着一些专门的历史意义。比如1912酒吧街(在总统府背后,预示着中华民国元年)、1865创业产业园(原李鸿章金陵机器制造局)、321科技园。

l  鲜美的江南菜肴,咸味、甜味当家。江鲜的原料特色与同在长江边的重庆不同,更重视突出食材的本味、少放调味料;同时,还会有河湖中的水产。鸭子作为特色食材的风味,在长江下游似乎都很流行,安徽、江西、浙江也都如此。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桂花鸭、咸水鸭、酱鸭头都是颇为著名的,冬天的南京路边、街上晾着的鸭子很容易看到,又想见芜湖市附近的公路边上都有用竹架吊着鸭子卖的。

l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千年历史,但走在老城区内却没有见到历史建筑保护的铜牌,难道是一代代又毁于战火?总不会连清代的原址都不见了吧。而所见的几段城墙却也保护得相当不错了,不知道砖石是否依旧(还是像八达岭长城一样是1984年重建的)、但韵味犹在。

l  南京是一座颇有文化的城市。金陵大学、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的旧址还在,百十年前的中国最高学术机构,中央大学也是1930年代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齐名的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如今金陵大学原址是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原址是东南大学,也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列。虽然我未能造访中山陵,但南京大学校园里的几座建筑都颇有杨廷宝、童雟几位大家的风格,比较好的混有中式元素的混凝土建筑,可惜未见铭牌和建造年代。

l  不断地被撞。从下飞机取行李开始,到街市、车站、景点、商店、餐馆,我总是被人碰撞着。但并不是像北京地铁里的那种沙丁鱼罐头式的拥挤,其实大家本没必要“接触”的,但总会被碰到。我稍微留意观察了别人,也是频繁的为了通行会主动的从其他人身边“蹭过去”。开始我以为是有小偷、后来以为是其他外地人来到古都的兴奋(我在景点遇到很多浙江、江苏、江西其他城市来旅游的人),最后我才觉得这恐怕是江浙人习惯于摩肩接踵,所谓亲密距离的心理界定不同。江南人口从宋代以降都几乎是中国最密集的,与相对开阔的北方和岭南不同,也许这里的人在通行和生活中稍微的触碰只是正常罢了。

l  商业化一瞥。内画的商业化、职业化,在南京似乎颇为兴盛,在南京被列为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在夫子庙街上还遇到不少非遗传承人在制作工艺品,比起北京的大栅栏要有趣得多了。而其实源自北京的鼻烟壶,却在南京工艺美术界如此盛行;虽则从制作的艺术水平南京街上的还是普通商品,而北京那些进入美术馆、博物馆的的确是艺术品,可是失去了观众的艺术、如何生存呢?“纯艺术”从来并不是最伟大的、最长久的——让我们想想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道理。再有就是南京雨花石,美不美全在透明的色彩,却也没有其他感觉了;而一种欣赏似乎广泛的存在。商业化和职业化是在保留一个庞大的群体,大数定律保证着精品的延续。

再来说些仔细观赏思量的东西:

l  再看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登峰造极之作是世界园艺和景观艺术的奇葩。南京瞻园为江南五大名园,而其造景之丰富,在我看来是在上海豫园之上的。二者相比,同是明代兴修、延续数百年,同是毗邻宗祠庙堂(南京夫子庙与上海城隍庙);而豫园不过是普通财主的私家园林,但瞻园却是大明开国元勋徐达的府邸、在体量和气势上自然不能相比。而南京的另外一座明代园林煦园虽然面积不小,但精致程度却大大不如瞻园和豫园,难怪说煦园是孙中山初任民国总理时因为节省而租住办公的地方。瞻园中靠西墙的一片竹林、依水造山,既起到遮挡围墙的作用、又恍如置身于山林之中,是全园最具特色之处;豫园所有的水榭、假山飞来亭、戏台照楼、小桥连廊等瞻园也是尽有,而且还在有些连廊中做些起伏、更具趣味。江南园林之美,却不知网师园、拙政园、留园等又当如何?

l  江南首府。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江南政治中心,两江总督、太平天国、六朝王谢、民国总统府、中山王徐达,六朝、明清、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些古色的府衙文化还是颇具特点的。南京的曾用名很多,建康、建业、建邺、白下、集庆、应天、江宁,等等。江苏省的语义,想必就是明清时代江宁府和苏州府两大城市合称的缘故吧;类似的可能还有安徽省,是安庆府和徽州府的合称,甘肃省是甘州和肃州的合称。

两江总督的行署涉在南京,是清代政治的一大特色;明代两京制下的南京也是一大特色。两江总督在清代八大总督中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掌管江南省、江西省的军事、行政、粮饷、河务,加兵部尚书衔、领右都御史、官从一品,下辖今天安徽、江苏、上海、江西各地,最多时供应大清帝国80%的粮食,是清代地方官中最重要的几个之一;清中叶后还兼管两淮盐政和漕运事务以及南洋事务,可谓位极人臣。而历任两江总督又是名人辈出,比如于成龙、噶礼、琦善、林则徐、耆英、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左宗棠、曾国荃、张之洞,都曾任两江总督,可以说这一职位是清代后期最重要的职位。而明清时代同在南京办公的还有江南布政使,大约相当于江苏省长。

坐镇江南的官吏执掌着朝廷的船桨,而皇帝们又当如何呢?我在博物馆里中读到很多江南布政使的奏折,正如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所说“奏折是社稷的药方”,从奏折中可见一斑。

首先,历任江南布政使无论满汉都是良好教育之士,奏折都是十分清秀整齐的楷书,叙事清晰扼要,虽不乏礼节,但大部分也不是繁冗的堆砌废话。其次,江南布政使给大清皇帝的奏折,每份都有朱批返回,但批复的详细程度不同。勤奋的雍正帝批注详尽,对年希尧一份感恩折的朱批竟比原文还要长出接近一倍;而懒散的乾隆皇帝,对于两江重地上报的仓粮不足、请求拨银以及水利兴修等国家大是的请示,只是批示令其向在江南的钦差汇报、有时甚至只是“知道了”三个字;嘉庆皇帝的朱批歪歪扭扭、字体十分难看,一个35岁登基的成年皇帝难道从小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从这里看到,高度集权的制度似乎真的走到了尽头。而官僚化的不负责任也开始蔓延,推诿逃避,直到太平天国战争爆发,20万八旗兵和60万绿营兵几乎战力全无,百万大军耗费粮饷而不过是中央财政的包袱。从此团练兵崛起,失去军事控制的帝国制终于在内忧外患里结束了2132年的生命。

一切的兴衰荣辱来自于制度的演化,而制度的演化也是在文化与理性的主线上、不断耦合的结果。

 

 

2012年2月2日

南京市乌衣巷

2012年2月26日

北京市潘家园

话题:



0

推荐

华蝶清鉴

华蝶清鉴

9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人,远祖籍贯安徽省,大学毕业于北京的五道口技术学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现任职于某企业负责运营管理,COO,Cuibar Of Office,翻译为办公室催巴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