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5年12月19日 04:00

冷战的转型/再转型(五)

(续前) 

l  中印冲突的矛盾

1959年夏秋,中印发生了边界武装冲突,结果事件不断升级,导致中印关系出现严重问题。同时,由于中苏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负面因素——包括苏方对大跃进的消极反应、赫鲁晓夫因毛在炮击金门的独断而暂停对华核援助,双方领导人竟至面对面激烈争吵。

首先,中印的边界是西藏问题的一个部分。虽然印度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但尼赫鲁总理一直希望西藏能够自治、成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地...

阅读全文>>
2015年11月22日 21:19

中国税收制度史(一)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没有财政收入的有效组织、任何国家政权无法存在、任何威武雄壮的军事力量不能持久横行。而税收是古今中外各个社会的国家收入重点部分,因此,从税收史、财政史的角度来整理审视历史资料,其本质是对国家存在形态及其演化的研究。这相比于一般经济史、社会史更为聚焦,对生产总值、人口、生产技术等问题相对弱化,集中于税收制度和结果;这相比于法律制度史的角度,更关注结果、而不只是设计,因为有太多制度都没...

阅读全文>>
2015年11月01日 09:49

冷战的转型/再转型(四)

(续前)

l  炮击金门的分歧

1958823日,由于中国大陆炮击金门和美国的卷入,引发了第二次台海危机。1958年夏季毛泽东召集的会议上决定炮击金门、牵动全国的战略部署、震慑美蒋顽固势力,7月下令叶飞率部至厦门备战。823日炮击开火,2小时内发射炮弹4.5万余发。这一行为令全世界各国都摸不着头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从中东第六舰队调出两艘航母支援台海地区的第七舰队,但美舰又不愿与中国解放军开展,使得台湾部队...

阅读全文>>
2015年10月04日 21:01

冷战的转型/再转型(三)

(续前)

l  五七年莫斯科会议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是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来由于苏共把南斯拉夫开除,到1952年斯大林去世,社会主义各国的情报联系活动也基本停止了。1949年初,缅甸、马拉西亚、印度等国共产党致函中共希望建立一个东方各国的共产党情报局,但内战尚未结束毛泽东没有答应。之后随着斯大林去世,波匈事件,中共、南共的意见都趋于重新建立一个共产党国际组织。1957年夏天,赫鲁晓夫、米...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05日 10:45

冷战的转型/再转型(二)

冷战的转型/再转型(二)

(续前)

4、  朝鲜战争与对台政策。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然而美国对这一远东事件的第一个军事行动竟然不是针对朝鲜半岛的,二是命令第七舰队北上到台湾海峡。1949年初以来,针对台湾的问题,美国国务院和军方都认为台湾是美军的战略军事基地,可控制日本和马来西亚的通道,台湾是日本的粮食后援、离开台湾的日本将是美国的负担而非资产。但在对台的具体策略上,国防部长约翰逊代表军方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应以包括军...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2日 23:43

冷战的转型/再转型(一)

本书是沈志华教授的冷战国际关系研究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册,该系列著作为沈的文集。本册的研究主题是1944-1950年的中苏关系。

这一段时间,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各国与中共政权、国民政府的关系,是较为错综复杂的。一方面,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结束,国际格局进入相对稳定的划分阶段,各方势力都在角逐中国这一人口、国土的重镇。另一方面,国共内战全面展开,双方也在社会、政治、军事、意识形态、国际关系等方面展开全...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04日 08:10

两广记之广深篇(下)

(续前)

动车的进站口没有二次检票,到了一班车的时间,一开闸口所有人就涌了进去。我不解。原来,这是因为广深动车是一个单独的进站口,凡是有票的人(即能通过第一次进站检票)随便上哪班车都可以,只不过作为重复的、要让着人家对号车票的罢了。而不过100分钟的路程(在东莞等中间车站下车的还用不了),就算买了有座票一路站过去也无所谓了。当然,高铁车次或者普通车次的不是这样,也要进站口二次检票。

这样的感觉和管...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27日 16:23

两广记之广深篇(上)

这么多年来虽然不曾去到外国,但国内大小城市也去了不少,只是一直居然不曾到过广州。岭南风光之中,那一年到过湛江一天,一睹了湛江狭长的布局、濒临的海湾叫做广州湾,还有就是位于几乎市中心的小小飞机场,当初只有10分钟左右便从酒店到达了机场。

还有一次到过惠州市,惠州西湖之滨晨跑倒是满满惬意,惠东县的小城确实傍晚热闹、清晨十分宁静无人出来,与北方的城市迥异。只是那次途径了深圳,不过是为了到机场罢了。

再早...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23日 19:19

看风云舒卷(下)

看风云舒卷(下)

(续前)

节气,是古代农业活动的知识,是人们基于对太阳周期的观察得到的——虽然日期表示有阴历也有阳历,但不同社会的人们都发现了这一节候特征。周代前期《诗经.豳风》有“四月秀葽,五月鸣,八月其获,十月陨萚……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但只用了阴历而没有使用阳历,有了二至二分之后出现了九九歌,说明在战国时期中国开始有了二十四节气。但从隋唐至清代的1300多年间,农业生产中积累了大量...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25日 07:48

看风云舒卷(上)

看风云舒卷(上)

本书是竺可桢先生的一部小文集,包括气象学和物候学的一些科普文章,关于大学教育的一组文章,还有部分日记摘选。书的开本很小,携带起来十分方便。

l  气象学与物候学

在德国,植物学家霍夫曼从19世纪90年代起建立了一个物候观测网。他选择34种植物作为中欧物候观测的对象,亲自观测了40年。其后,又由其学生伊内接替。在美国,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于1918年提出了北美温带地区物候现象陆空间分布的生物气候定律。

在中国,...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07日 10:11

蒋著中国佛教史(3)

蒋著中国佛教史(3)

(续前)

l  唐代佛教

唐初佛教承北朝之兴盛,其时之道教原为多迷信之宗教,唐太宗、高宗颇信奉道教、道教有所提升,但僧尼数量日增仍无可比拟。武周时期,宰相狄仁杰、纳言李峤上书谏控制僧尼数量。玄宗即位之初,紫微令姚崇上书,淘汰僧尼、使一万二千人还俗。唐代行度牒制度,发僧尼出家,必经有司考验合格,乃给凭证,有碟者可免地税徭役。当时贵戚富豪往往假借僧尼以避徭役。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敕天下诸郡,各建开元寺、...

阅读全文>>
2015年02月07日 22:03

蒋著中国佛教史(2)

蒋著中国佛教史(2)

(续前)

l  佛教活动

北魏太武帝灭佛之后,文成帝兴复佛法,大同云冈为北石窟、洛阳伊阙为南石窟。

北齐时,慧思大师弟子静琬于涿州西北白带山开凿石洞藏石经,即今日北京房山区云居寺。本建东西云居寺,又称东峪寺、西峪寺,东峪寺已毁,西峪寺清代改称西域云居禅林,《石径》自隋经唐至辽,历代续刻。

唐初,太宗因杀人甚多、在战阵各地建造十寺,有记载者七处:破薛举处,建豳州昭仁寺;破王世充处,建洛州昭觉寺;破...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31日 09:46

蒋著中国佛教史(1)

蒋著中国佛教史(1)

中国佛教史的写法有不少,从20世纪初到现在,版本很多。我一直想先找个扼要的小部头学个概说再逐步展开了解,所以先是想到了这套蓬莱阁丛书。蒋维乔先生的版本,作于1928年,主体是译自日本境野哲的《支那佛教史纲》,增补了第四部分。本书在当时是较为系统的佛教史著作。

 

l  佛教来华

佛教来华,一般说汉明帝永平年间梦金人、白马取经作为开始,又有迦叶摩腾、竺法兰白马寺斗法的故事。经考据,汉武帝通西域时已知有佛...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20日 23:10

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下)

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下)

(续前)

l  近代欧洲的“伊斯兰世界”

近代以前,欧洲并未提出伊斯兰世界的概念,对于信仰默罕默德教的人们有不同的称呼,阿拉伯的穆斯林被称为撒拉逊人,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被称为土耳其人,北非及西班牙的穆斯林被称为柏柏尔人和摩尔人。

赫尔勃娄(1625-1695)的《东方丛书》是萨义德认为直至19世纪初期为止,在欧洲一直保持着作为关于东方的标准参考文献的地位。其中有关伊斯兰的条目,把穆罕默德教徒的地区叫做伊斯兰...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13日 22:29

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上)

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上)

本书是日本学者关于伊斯兰的研究,羽田正(Haneda Masashi)是日本东京大学的伊斯兰史及全球史专家,但终究是非本国人的研究和叙述。同样作为外国人,读来此书,前面看来只是觉得行文论述十分规范,并没有国界感。最后一篇的几章专门叙述了日本有关的伊斯兰研究和伊斯兰认识、重点围绕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范围,相比之下反而显得视点过于细微,可能是作者为避免面向本国读者啰嗦太多学术常识吧。

如后记中所言,作者本来也是对伊斯...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09日 08:53

中国历代利息问题考

中国历代利息问题考

本书是北洋政府的山东省长熊炳琦之子、北大熊正文先生在燕京大学毕业的硕士论文,作于1934年,距今已是80年时间。

如果站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经济史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这本书方法结构、史料资料都相对普通,而立论论证更是太过简单——对于每个朝代的利息问题都归于高利贷、而后指向逼迫农民破产。但是,在当时资料获取没有电子化的时代,本书也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文献功底才能完成的研究,是一本十分简明的利息通史。

按照本...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02日 12:55

叙事的转向

叙事的转向

史学的理论,在19世纪兰克史学,到20世纪初的年鉴学派,重视证据、重视社会史,直到20世纪中后期确立为历史人类学这种更具证据化的脉络。另一个方向则是历史哲学,对历史逻辑的思辨,结合结构主义到分析哲学的语言转向,历史哲学化的方向也转而去思考叙事本身,语言作为历史表达的载体的作用。这如同薛定谔的猫,如同测不准原理的思维,将历史重塑作为一种客体。

到今天,难道历史学也面临了方法论的危机吗?需要借重人类学、哲...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8日 21:57

13-15世纪中亚史集(下)

13-15世纪中亚史集(下)

(续前)

l  窝阔台汗国始末

窝阔台是铁木真四位王子中最出色的一位。长子术赤因为身份存有血统疑问(他是在铁木真的妻子被其他部落掳走又抢夺回来后九个月左右出生的,被认为可能不是铁木真的儿子),长期并无作为;二王子察合台性情严酷,成吉思汗认为他善于执掌法度;三王子窝阔台年轻时就作战勇猛,19岁即参与了蒙古与客列亦惕的大战、身份重伤,可以说是个全才的王者;四王子拖雷性情温厚。成吉思汗去世前曾意指窝阔台继...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3日 21:53

13-15世纪中亚史集(中)

13-15世纪中亚史集(中)

(续前)

l  塔剌思忽里台

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钓鱼城的军中亡故,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各自召集宗亲召开忽里台,1260年,忽必烈于开平(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里不哥于哈剌和林(蒙古国前杭爱省)称大汗。——阿里不哥称汗稍早,所以马木留克史学家也有过在帝王世系中将阿里不哥记载于蒙哥与忽必烈之间的写法。

1260年开始,蒙古帝国各个兀鲁思陷入混战:忽必烈先是切断漠北的粮草供给,然后通过几次战役将阿...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17日 20:33

13-15世纪中亚史集(上)

13-15世纪中亚史集(上)

本书是蒙元史专家刘迎胜先生的一部论文集,收录的都是1980-2000年之间的文章,80年代的为多,当时正值刘先生在追随韩儒林、翁独健等老一辈先生之时,的确成果斐然。

13-14世纪的地球几乎是属于蒙古人的,从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铁蹄横扫开始波及到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西伯利亚,震动多瑙河流域、埃及地区以及日本。这个几乎漫无边际的蒙古帝国的地理中心大约在今天的中亚,于是蒙古帝国内部,无论是分为四大汗国还是五大汗国,...

阅读全文>>